上海21所试点国际高中首批入选校名单发布,这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高中育人质量提升的背景下措施之一,将全市范围内办学质量优秀、符合国际化标准、有办学意愿和条件的中学纳入试点,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探索国际高中的教育改革,并在官方支持下更加灵活地开展办学。
1. 试点国际高中名单:
国际高中试点的招生范围涉及全市,共有21所学校入选。其中嘉定区5所、金山区3所、宝山区2所、浦东新区2所、闵行区2所、松江区2所、青浦区2所、奉贤区1所、杨浦区1所、崇明区1所。
(1)嘉定区:
包括嘉定区第一中学、嘉定高级中学、上海市嘉定区南翔中学、上海市嘉定区安亭中学、上海市嘉定区徐行中学。
(2)金山区:
包括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上海市金山区蒙山中学、上海市金山区吕巷中学。
(3)宝山区:
包括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学、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学。
(4)浦东新区:
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外国语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锦秋实验学校。
(5)闵行区:
包括上海市闵行区莘庄中学、上海市闵行区吴泾中学。
(6)松江区:
包括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学、上海市松江区泗泾中学。
(7)青浦区:
包括上海市青浦区卫零路中学、上海市青浦区赵巷中学。
(8)奉贤区:
包括上海市奉贤区南桥中学。
(9)杨浦区:
包括上海市杨浦区中山中学。
(10)崇明区:
包括上海市崇明区高级中学。
上述21所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具备国际化教育质量的保障,同时拥有较高的办学专业度和管理能力,能够实现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国际高中招生的条件和内容:
试点招生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外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年龄不超过18周岁,具有初中毕业证书。国际高中招生计划为每个试点学校招生60-120人,学制为3年。
(1)国际高中的课程设置:
国际高中实行全日制课程,采用CIE和IBO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语言、科学、数学、艺术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国际高中的学生要学习IB课程(国际文凭课程)、IGCSE课程(剑桥国际中学理事会考试)等国际教育、教学标准。
(2)国际高中的师资力量:
国际高中的教师需要有国际化课程背景,同时要求英语流利,专业素养过硬,并且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评价。
(3)国际高中的学生评价方式:
国际高中在学生评价上的方式更加注重全人教育,以多元评价为主要方式。学生不但在学科成绩上得到评价,还要展示学生其他方面(例如社会服务、曲艺表演、机器人设计等)的综合素质表现。
国际高中学制为3年,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或者选择海外留学,获得国际教育资格认证。
3. 上海试点国际高中的意义:
试点国际高中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加强教育国际化,提升高中育人质量的背景下,探索实施的一项举措,它有以下重要意义:
(1)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从试点的21所高中看,它们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资力量、增加国际化教育的拓展性等方面已经有很多的举措和实践。试点所涉及的课程系统、师资力量、学生评价方式等等都将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同时,此举也将促进全市高中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2)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
国际高中的课程和教学与国内高中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应试习惯、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更具有适应国际化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同时,这也将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助力未来学生海外留学和国际交流事业。
(3)推动高中教育模式创新
试点国际高中的课程设计、师生互动方式、学生评价方法等都具有很高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将为高中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更多的经验、思路和探索空间。同时,此举也将促进高中教育迈向更加灵活、多元、拓展性的方向。
4. 建议与展望:
试点国际高中虽然有着很多的好处和意义,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注重以下几点:
(1)师资队伍的建设
试点国际高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质量和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具有国际化的标准和水平,这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注重的事项。
(2)课程体系的完善
试点国际高中的课程体系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等的差异性,国际高中需要在课程设计以及教育质量认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机制。
(3)培养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
国际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背景的人才,除了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课程设置等硬件条件外,更需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
总体来看,试点国际高中可以为全市和全国的高中育人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样本,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也将为中国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民素质和全球影响力提供有力保障。
小编说:试点国际高中的实施是上海市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也将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相信,在教育引领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不断向前,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上海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168本文链接:http://52215.cn/shysh/3040.htm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